信阳航空职业学院

工学一体化课程下职教教师教学能力的内容与特征——基于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分析

时间:2022-03-15 10:54:29 来源:本站编辑 作者:本站编辑 阅读:

摘要:“三教”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提升职教教师的能力素质必须与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资源建设结合进行。文章基于职业院校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视角,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14位“双师型”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在对教师本土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归纳了工学一体化课程下职教教师具有的九项教学能力内容,并将其划分为课程实施和课程开发两个层面的基础教学能力、核心教学能力和拓展教学能力三种类型,在对不同类型教学能力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跨界的集成性、生成的情境性和整体的互补性三个典型特征,为有针对性做好“三教”改革背景下职教教师队伍培养管理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三教”改革;工学一体化课程;职教教师;教学能力

作者简介:朱金龙(1976-),男,山东无棣人,山东技师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职教教师专业发展。

图片

工学一体化课程(以下简称一体化课程)打破了职业院校长期以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分科课程模式,确立了“能力本位、行动导向、工学一体”的课程理念,建立了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对于在学科课程体系下培养出来的教师意味着一次革命性变革。为了做好一体化课程下职教教师队伍的培养管理,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师培训,有必要对一体化课程下职教教师教学能力的内容和特征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研究的问题是:一体化课程下职教教师教学能力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具有何种新的内涵?呈现出什么样的典型特征?

  为了回应上述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14位参与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2年以上的职教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和非参与型观察收集研究资料,然后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抽样、登录、编码和分析,概括和归纳出一体化课程下职教教师教学能力的内容类型和典型特征。

一、一体化课程下职教教师教学能力的内容

  通过对教师本土概念的分析,笔者在对相关概念进行整合和逐级提炼概括的基础上,将一体化课程下职教教师教学能力的内容归纳为:课程实施层面的教学基本功、工作胜任能力、学习任务分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和课程开发层面的学材编制能力、课程与学习任务设计能力、课程体系架构能力、学生终结性综合评价设计能力等共九项内容。

  课程实施层面的五项教学能力是一体化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是职教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教学力。五项能力内容之间具有逻辑上的递进关系。其中,教学基本功和工作胜任能力共同构成了一体化课程下职教教师胜任课程教学的能力基础,是职教教师具备的基础教学能力。工作胜任能力是工作分析能力的基础,而工作分析能力又成为教学设计能力的基础,教师再把设计好的课程带入课堂的实践,完成组织实施的各个环节,一堂课的教学才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由此,学习任务分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实施能力构成了一体化课程下职教教师的核心教学能力。

  课程开发层面的教学能力是职教教师专业向上发展的方向。从能力属性看,四项能力内容实质是一体化课程下职教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拓展,仍然属于“把工作转化成可学的课程”的能力范畴,笔者将之概括为拓展的教学能力。

二、一体化课程下职教教师教学能力的类型

  (一)基础教学能力

  同时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专业工作的胜任能力,是职教教师胜任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基础,这与“理论与实践并行”的课程模式下仅对其中一项能力提出要求具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指职教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技能和技巧,后者则专指职教教师胜任与任教课程对应的职业领域的工作的能力。由于职教教师工作场域的定界性,教学基本功的培养通常具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而除了部分企业引进教师外,大部分职教教师工作胜任能力的获取则需要更多跨界实践的机会才能实现。研究发现,因为教师来源的不同,教师间工作胜任能力的差异性比较明显,总体上看企业引进教师高于大学毕业后直接到校任教的教师。相反,企业引进教师则缺乏“教学组织和育人方面的系统性和实践”,教学基本功是其提升的重点。这为职业院校针对不同教师群体制定不同的培养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核心教学能力

  在从学习任务分析到课堂实施结束这一完整的教学过程中,核心教学能力包含的三项内容反映的是职教教师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基本教学功力。

  1.学习任务分析能力

  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职业与工作分析能力不同,学习任务分析能力是指职教教师对已纳入课程并转化为学习任务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和提取教学价值的能力,要求教师能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工作任务包含的工作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工作过程中蕴含的知识、技能、素养等有教学价值的内容提取出来转化成教学的内容,从而为后面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打下基础。它是一体化课程下职教教师具备的一项特殊能力,是职教教师在工作分析过程中自我建构教学情境并生成关于一体化教学的默会知识的能力,超出了学科课程体系下职教教师对显性的理论性知识内容的分析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内容。

  2.一体化教学设计能力

  一体化教学设计能力是职教教师建立在对课程中的学习任务进行工作分析基础上的一项核心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学习情境和学业评价的设计上。首先,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要把握两点。一是“隐性能力”目标的设计。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部分,后两项主要是“隐性能力”,尤其需要教师关注,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科学地设计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在专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实现。二是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一个完整表述包括行为、条件、标准和结果四个要素,例如“能根据施工图纸、工艺要求、安全规程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双控灯线路安装”就是一个标准的四段式表述。需要注意的是,表述“行为”的动词通常使用能够测量的行为动词,而不使用“了解”、“掌握”这样的模糊性表述。其次,学习情境是一体化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包括对工作场所、工作对象、工作标准、工作过程、工作成果等基本要素的设计与建构,也包括对学生、教师、活动、学习策略等主体性要素和活动要素的设计与建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相结合的教学情境创设是一体化课程实施和教学目标实现的根本保障。第三,学业评价是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要突出学生中心,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例如教师将企业的工艺标准和管理规范引入课堂教学,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注意融入对学生进行安全文明施工、团队合作、自主学习等非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并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质量意识,就很好地凸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3.课堂教学实施能力

  课堂教学实施能力是职教教师能选择和使用有效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按照行动导向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工作)任务,实现会干(胜任工作)、弄懂(学会工作中蕴含的知识、原理)和输出(工作成果)的教学目标,并对课堂实施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能力。首先,一体化课程下职教教师课堂教学实施能力表现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引导能力。教师通过构建工学一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实现自主化学习。教师要善于设置引导问题,诱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勤于实践,从而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从教学活动的“主角”变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策划者和导演者,这种基于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可以促进有效学习发生,从而实现教师对课堂更有效的控制。其次,一体化课程下职教教师课堂教学实施能力是以行动导向为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功力。正如一位教师在访谈时所言:“刚开始对行动导向的六步法把握不好,过分关注六个步骤的完整性,结果是为了行动导向而行动导向,有时候课堂就进行不下去了。后来上课多了慢慢地理解了,六步法是教学遵循的一般步骤,有时候可能是五步,也可能是四步,只要总体上遵循工作过程的顺序就行了……当你把各种教学方法都串起来的时候,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一体化。”再次,一体化课程下职教教师课堂教学实施能力是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一体化课程中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大大超出了传统理论课和实习课中的资源种类和数量,这些资源形成了一体化课程下的可设计的学习媒介。在教学过程,工作任务成为教师设计教学媒介创设教学情境的活动载体。同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学习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成为可能,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三)拓展教学能力

  课程开发相对教学实施对职教教师能力要求更高,涉及的工作分工更细,处在不同发展层级的教师在其中承担的工作不同。其中,学材编制能力是一体化课程下职教教师具备的一项基础性课程资源建设能力。它是指职教教师根据工作过程导向的设计理念,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和体例,使用简洁、规范的语言文字、插图、图表甚至漫画等形式将抽象的学习任务设计物质化输出的能力,是对教师文字表达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能力、跨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和学习情境的建构能力的综合性要求。而课程与学习任务设计能力、课程体系建构能力和学生终结性综合评价设计能力则是课程负责人以上级别的职教教师所具有的能力内容。达到课程负责人这一层级的教师已经对一体化教学相当熟练并积累了丰富的一体化教学经验,开始建立起基于对现有教学实践反思基础上的课程建设力。从一门或多门课程的教学到一门或多门课程的设计,是职教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一个质的变化。最后,职教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继续向上发展,从单门课程的建设向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飞跃,进入专业带头人的培养行列,由于处在这一层级的教师具有更为宏观的专业视野,可以站在整个人才培养链条的顶端审视培养目标的达成,因此具备了对该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做出终结性评价的设计能力。

三、一体化课程下职教教师教学能力的特征

一体化课程下职教教师教学能力是建立在教学基本功和工作胜任能力“双基础”上的关于课程的设计、配套资源建设和课程实施的能力的集合,即建立在专业理论和教育理论、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双重跨界基础上的关于课程的建与用、教与学的能力体系,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跨界的集成性

  在一体化课程模式下,职教教师身份和任务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教育内容更新和教学能力提升同时具有运作机制上的跨界性和结果的集成性,即一体化课程下职教教师教学能力的内容具有跨界的集成性特征。这一能力特征超越了当下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所具有的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两元认知,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和认识职教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和本质。

  (二)生成的情境性

  职教教师教学能力的习得必须与真实的工作情境相链接,教师应坚持以任务为导向的学习,通过不同实践场域里的参与式实践建构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体系。在专业实践场域,职教教师工作胜任能力的习得主要通过强化企业真实环境的职业实践训练来实现;在教学实践场域,职教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习得则通过不断的教学行动和教学反思来实现。

  (三)整体的互补性

  教师的来源结构决定了职教教师在教学能力基础上的差异性和各自发展上的倾向性。在教学实践中,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大学生”教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对解决教学中的复杂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课程开发中,“企业”教师的工作分析往往为“大学生”教师发现和挖掘专业工作中的教育教学价值提供帮助,从而为形成完善的课程设计打下基础。这说明不同类型教师各自具有的能力优势形成了良好的互补。